带着这个疑问,他在比对显微镜上仔细观察罐底痕迹,不所料,六个陶罐在制坯过程中,使用的是同一
模
。
在取样时展峰发现,六个陶罐的抗压度极,查阅资料后他才知
,在焙烧的过程中,1000c
,陶罐的抗压
度会比900c
50%,也就是说温度跟抗压度呈正比。展峰买来市面上常见的陶罐
对比实验,经压力测试,他发现现场陶罐的焙烧温度要远远
于1200c。温度跟焚尸温度接近,展峰很自然地把两者联系在了一起。
峰判断,嫌疑人先是把死者的及四肢全
砍
,在火势最旺时,把最难
理的躯
炉中,待
脏完全炭化后,再把剩余
位
行焚烧。样本中躯
骨都
现了瓷化及无机质熔化的
况。由此分析炉
最
温,接近1600c。一般殡仪馆火化尸
,仅需要八九百摄氏度即可,嫌疑人为什么要多此一举,把温度提
一倍呢?要知
,能达到如此
温,可不是光加燃料这么简单,必须要有相应的设备。到底是什么设备?展峰在检验陶罐前,并无准确答案。
要是咸菜坛,某人一次买六个还好解释,骨灰坛批量购买的可能
较小。结合骨灰的焚烧特征,展峰断定嫌疑人有烧制骨灰坛的手艺,并可能以此为生。
接来,就得说说第三件
证——陶罐。
陶罐是由土壤烧制形成。而土壤是地面岩石期分化形成的产
,是一
复杂的微粒混合
,包括矿
质和有机质,
有一定的形态和理化生
质。土壤的矿
质占土壤固
质重量的95%~99%,以氧、硅、铝、铁、钙、镁、钠、钾、钛、碳等十几
元素为主。土壤中的有机
主要来源于动植
残
和分解
。这些有机
中碳、氧、氢占92%,而另外8%则是由硼、氮、硅、铝、磷、铜、锌、锰、钾、钙、镁等元素组成。因为每个地方的环境不同、动植
生
类不同,所以土壤中所
元素的成分也明显不同。陶罐的主要成分为黏土,它是由
类岩石,经
期风化跟地质作用所形成的,一般取自土壤的心土层。心土层是指表土层以
50厘米
度的土层。
有的
质多来自表层土的淋溶跟淀积,矿
质和有机质
量相对稳定。在选取黏土后,陶罐要经过制坯、速烧、上釉、烧制等一系列工艺
程。在这个过程中,因为火窑的
温灼烧,
分和有机质会迅速分解,各组成
分发生化合、结晶、扩散、熔
等一系列的转变,最后成为
有一定颜
、致密
、机械
度较
的陶罐。因为焙烧过程发生的主要是
理化学转变,黏土中的矿
质
量不会因为这个而发生变化。所以,只要把陶罐取样检验,就可得
矿
质
量表,以此为参照找当地地质
门协助,不难判断取土位置。
“难装骨灰的陶罐,是嫌疑人自己烧制的?”
本章已阅读完毕(请击
一章继续阅读!)